灵峰寺巡礼

2022/05/27 14:48:00   次点击

一、观光大道121尊阿弥陀佛

走在观光大道上,大家可以看到沿路整齐排列着121尊阿弥陀佛圣像,在热情迎接大家的到来。

121这个数字,代表着本寺住持上悟下缘大和尚慈悲深远的菩提之心和爱国爱教的赤子之情。100寓意着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宏伟历史;21寓意着在新的世纪,我们党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加艰苦卓绝的努力,谱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二、灵峰寺山门

灵峰寺山门于2005年4月落成。由福建省泉州市西门外丰州富春东门檀越陈礼珍居士为纪念其母亲林玉碧及先父陈振芳养育之恩,捐资修建而成。

山门高大雄伟,古风浓厚,正门中间楹联由佛教著名高僧弘一大师题写: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

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

两侧楹联则由净空法师题写: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三、三十三观音文化园

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三十三观音文化园。园正中伫立着一尊高达9.8米的观世音菩萨圣像,两侧分布着32尊观音应化身。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是古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身,曾发愿于十方法界,随众生所愿,乃至称名,菩萨皆示现种种相应色身,寻声救苦,度脱众生,因此有“千处祈求千处应”之灵感闻名于十方。


四、五百罗汉石雕园

三十三观音文化园旁边,即是五百罗汉石雕园。园中供奉着五百尊面貌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石雕像。这些罗汉或庄严或活泼,或滑稽或洒脱,展现出超脱生死的圣人自在无拘的形象,令见者无不法喜充满,恭敬合掌,由衷赞叹。


五、天王殿

穿过放生池上的圣僧桥,我们就来到了天王殿。

天王殿里的弥勒佛通常是我们进入寺院礼拜的第一尊佛。弥勒佛是未来佛,见到他寓意着我们每一个人未来都可以成佛。他大肚能容,笑口常开,显示了他的慈悲宽容与豁达乐观。

弥勒佛的背面是佛教护法韦驮菩萨,两边则是手持不同法器的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他们守护着四大部洲,护持佛法,护佑国土,庇佑众生。



六、古代两位孝女、二十四孝雕塑群

出天王殿,门口供奉着我国古代两位著名的奉孝女子:孝女曹娥与孝妇颜文姜。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孝”雕塑群。“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元代郭居敬编录了这组我国历代二十四个著名的行孝故事而成《二十四孝图》,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文化的典型事迹。


七、千手观音殿

千手观音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十一首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圣像。其千眼表示遍观世间,千手表示遍护众生。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百千万亿劫来发大慈悲心,广修各种善巧方便,能施予众生十四种无畏功德,能以三十二应身遍入十方国土,寻声救苦,度脱众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八、卧玉佛殿

卧玉佛殿供奉着一尊长6.88米的佛陀涅槃像,由缅甸优质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经历重重困难从缅甸运至灵峰寺。

佛像呈吉祥卧,慈眼平视,静观世间万象。《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又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陀的色身虽已示寂,但佛陀的法身却充遍法界,不生不灭;教法亦长存世间,指导着无数众生追求真谛,解脱生死,圆满成佛。


九、娑婆三圣殿

娑婆三圣殿供奉着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及地藏王菩萨。此三圣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缘分最为深广,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救护之心最为深切,是故被称为“娑婆三圣”。

此三圣塑像,极具微妙精美,显现出震慑人心的庄严,极大程度地刻画出了佛菩萨百千万劫精勤修持所展现出的圆满功德,见者无不摄受膜拜。


十、殿前广场:56根龙柱、48愿阿弥陀佛

大雄宝殿门前及广场四周巍然耸立着56根石雕龙柱,灵峰寺是目前中国唯一竖立56根石雕龙柱的寺院。其义有三:一、龙是神圣的护法,佛教有天龙八部护法之说;其二、中华民族被称作龙的传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大团结;其三、是为了纪念新加坡国际佛友对灵峰寺建设所作的帮助和贡献,告诉大家要心存感恩,不要忘恩。

 

广场四周还竖立着48尊阿弥陀佛圣像,代表着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昔日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时,为了救度众生,曾发四十八个殊胜的大愿并最终实现,从而建立了第一清净庄严的国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实现,表示一切众生如具足信、愿、行,皆可圆满成佛。


十一、灵峰寺文化展览馆

灵峰寺文化展览馆是灵峰寺古今历史变迁和佛教寺庙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文化建设是寺庙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寺庙的风雨沧桑、变革兴替,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佛陀弟子为正法久住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溯古思今,灵峰寺一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离不开本寺历代祖师大德的开拓与守护;有今天规模宏大、法筵昌盛的繁荣局面,离不开本寺当代住持悟缘大和尚的传承和发扬,更离不开历代十方善信的护持与奉献。


十二、大殿前唐宋石刻

灵峰寺大雄宝殿廊沿下面,保存着一组集人物、瑞兽、花卉于一体的唐宋石刻,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福鼎市重点保护文物。

这些雕塑线条古朴,神态迥异。力士造型浑圆敦厚,勇健有力,双目突出,个性分明;石狮则显现着活泼矫健、憨态可掬并兼具轻盈灵动之美;花卉则具优美圆润之形,展现出生机盎然之态,是一组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除此之外,灵峰寺至今仍保存着唐宋时期的石佛、石壁、石槽、石磨、碑刻、亭柱楼阁及清代石碑等一大批珍贵古迹。


十四、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的核心建筑,也是寺中僧众早晚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因他具足智慧大力,能破四魔,雄镇大千世界,因此被尊称为“大雄”。

大雄宝殿见证了一千多年来这座寺庙在历史沧桑中的浮沉起落。虽饱经沧桑,但终屹立不倒。殿内至今仍保存着唐代须弥佛座以及唐宋十八根顶梁石柱,现已成福鼎市重点保护文物。

文革期间,灵峰寺被改作生产队,世孝长老带领僧众于此坚守劳作,每年上交国家360担粮食,寺庙才得以保全。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殿,是1996年平兴寺世行长老重新修建而成。殿中间供奉着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和西方阿弥陀佛,由缅甸汉白玉雕刻而成;背面是海岛观音,两侧是文殊普贤及十八罗汉。


十四、蒙井

蒙井,旧址在灵峰寺前石桥下。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因蓝溪改道,古蒙井亦被淹没于淤泥之中。建国初年,村民垦荒,挖出旧井沿构件,遂移至灵峰寺井上。

《福鼎县志》记载:蒙井石壁穴形如虎,泉味甘冽。南宋史学家郑樵曾题蒙井:

“静涵寒碧色,泻自翠微巅。

品题当第一,不让惠山泉。

蒙井水质甘甜清冽,富含多种矿物质,饮之神清气爽,为寺庙僧众提供了良好的修行助缘。



十五、万佛楼木雕阿弥陀佛圣像

灵峰寺万佛楼四楼万佛宝殿正中央,供奉着一尊7.6米高的阿弥陀佛圣像。阿弥陀佛左手托着一朵金色的莲花,右臂下垂,慈眼俯视着芸芸众生;寓意着阿弥陀佛黄金臂昼夜长垂,时刻在等待接引、救度众生离苦得乐。

佛像由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造型精巧细致、慈悲庄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室内木雕佛像。它的原型来自于新加坡,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门前的阿弥陀佛造像是同一模型。这尊阿弥陀佛圣像见证了本寺住持悟缘大和尚在新加坡弘法30余年的历程以及与新加坡佛教界深厚的渊源。


十六、甲子殿、财神殿

甲子殿供奉着六十甲子太岁,也称岁神。六十甲子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为一循环,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天干十相配,组成六十干支。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为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名号。值年太岁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不可冲犯。民间相传犯太岁之人,若至诚礼拜、供养岁神,则可消灾免难、逢凶化吉。 

甲子殿

财神殿供奉着五路财神:中路财神赵公明,以及他手下的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拜五路财神,就是收尽东西南北中五方之财的意思。

正月初五是华夏正财神赵公明元帅下凡巡查日。《财神真经》记载:“以后凡遇岁首,正月初五日,汝等各按方位查察详为且报,记录善恶,以凭赏罚。”财神爷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十五日

财神殿


十七、千佛塔、四合院露天讲坛

千佛塔共五层,其底层供奉着帝释天——三十三天玉皇大帝释提桓因,也是佛教的护法神。

四周古木森森,苍翠蓊郁,千佛塔即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沿着楼梯登临宝塔,逐渐开阔的视野,让人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千佛塔

四合院是围着一棵大榕树修建的田园休闲式建筑。榕树枝叶繁茂,根须下垂,一年四季浓荫遮天蔽日;树下设立着一列列天然石墩,因此,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露天讲坛。在此,大家依稀可以看到原始佛教时代没有寺庙、佛陀在树下讲经说法的景象,同时感念今天幸福安宁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合院


十八、灵峰禅茶院

灵峰禅茶院是一座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参禅朝拜、课程体验于一体的别院。院落共分四层,座落于灵峰寺主体殿堂之后,通过一座空中廊桥巧妙地与生活区连接起来。

院内一楼设有休闲禅茶室数间及图书室,二至四楼则为客房,共有房间100多间,均配以床铺、桌椅、空调、电视、wifi、木质地板、独立卫生间、热水器等,另外还有精装修套房数间,为个人和团队的到来提供了强大的接待能力。


十九、法堂、藏经阁(七宝如来殿)

法堂和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正后方,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古代法堂是禅门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其上层一般建有藏经阁,供僧众学习经文。

灵峰寺法堂供奉着三尊大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上层藏经阁则供奉着七宝如来: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甘露王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


二十、灵峰寺上院

1、毗卢遮那佛

灵峰寺上院毗卢遮那佛于2003年计划筹建。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袭击了沙埕港,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创伤。桑美的到来,加速了大佛的修建。为了佛佑苍生、守护一方土地,住持悟缘大和尚积极筹款,大佛于2008年得以奠基。后又经过近三年的修建,大佛终于在2010年圆满竣工,并于2015年11月1日正式开光落成。

自此,诸佛之首的法身佛毗卢遮那大佛雄踞于灵峰寺山顶,昼夜俯视着大地群生,护佑一方,救度一方,福泽一方,祈愿永保清泰平安。

2、灵峰寺上院:地藏殿、送子观音殿、真善菩萨殿

灵峰寺上院修建有三座殿堂:地藏殿、送子观音殿、真善菩萨殿。

地藏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的无佛时间,代佛救度、教化着娑婆世界的众生,因此我们应该常念恭敬地藏菩萨的恩德与护佑。

因灵峰寺送子观音特别灵验,来这里求子的善信,通常都能心如所愿,求得福德智慧男女,是以修建送子观音殿以表感念。

真善菩萨殿里供奉的真善菩萨,以特殊因缘在灵峰寺蒙受佛法教化,并以仙位登菩萨位,帮助了无数有缘众生消灾免难、逢凶化吉、心想事成,继而信受佛法、发菩提心行善积德,是以特建一座真善菩萨殿以示纪念。


二十一、特色景点:

农禅并举:灵峰菜园、灵峰茶园、灵峰果园

自从“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以来,“农禅”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禅宗寺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禅宗僧人所必修的一个觉悟“法门”。禅宗僧人融禅于农、以农悟道的生活习惯和修行方式,促进了农禅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现代化的”禅净双修“的寺院,灵峰寺也一直传承着”农禅并举“的修行生活方式,寺庙除了种植茶园、果园之外,还开垦有数亩菜园,用于栽种应季蔬菜,自给自足之余,亦可广结善缘。因此本寺僧人的日常出坡,除了清扫山道、搬运砍柴、建设维护外,还包括菜园挖地、栽种、锄草、采摘等,以农养禅,农禅并举。

灵峰果园

灵峰茶园

灵峰菜园

上一篇:寺院巡礼

下一篇:美丽的灵峰寺

返回至前一页

地址: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冷城灵峰寺

电话:0593-7272000

CopyRight 2018 太姥山灵峰寺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00298号-1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福鼎灵峰寺

悟缘法师

为了对您的修学有所助益,请与我们联系

tmslfs@vip.dpwl.cn